免費諮詢一:這一家的諮詢速度特色就是快
免費諮詢二:有汽機車即可申貸,24小時內可撥款
一對一的快速立即免費諮詢、配對,十分鐘就能知道您適合的銀行申貸方案是什麼。
立即免費諮詢
免費諮詢三:這家貸款公司評價非常高
免費諮詢四:這一家的諮詢方案很多元,很推薦
免費諮詢五:一群對於專精貸款的專業人士提供相關諮詢
免費諮詢六:這家貸款公司可以承辦軍公教人士
軍公教朋友可以到這間貸款快速找到適合的貸款方案
立即免費諮詢
個人貸款 | 貸款 | 信用貸款 | 債務整合 | 負債整合 | 債務協商 | 個人信貸 | 小額借款 | 信貸 | 信貸利率 |
信貸代辦 | 創業貸款 | 銀行貸款 | 貸款投資 | 買車貸款 | 車貸 | 汽車貸款 | 債務協商 | 卡債處理 | 二胎房貸 |
信用不良信貸貸的下來嗎 該怎辦 | 信用貸款哪裡申請最快核貸 | 信用不良要如何申請信用貸款
個人信貸免費諮詢的網站 | 個人信貸條件,銀行個人信貸比較諮詢 | 小額信貸利率比較標準迷思
三面向分析最低信貸利率條件的迷惑陷阱 | 哪家銀行信貸利息最低 | 銀行個人信貸免費諮詢 | 小額信貸推薦幾家 | 個人信貸利率比較銀行條件如何談 |
RF4165456EDFECE15158DCE |
蝙蝠體內攜帶有眾多對人類非常危險的病毒,包括埃德拉病毒、馬爾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等,這些病毒的流行曾導致大量人死亡,然而蝙蝠自己卻從不因此生病,這是為什麼呢? 網上一些文章習慣把這歸因於蝙蝠較高的體溫,說病毒在高體溫下無法複製。如果這樣的話,當蝙蝠冬眠的時候,體溫只有6-30℃,病毒為什麼不在這個時候大量複製呢?還有的人說是因為蝙蝠的DNA修復能力,這項能力對消除自身有害突變有重要意義,是蝙蝠長壽而且很少患癌癥的法寶,與抵禦病毒感染關係也不大。那麼,蝙蝠不生病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 斯里蘭卡的蝙蝠 蝙蝠如何與病毒和平共處? 哺乳動物防禦病毒的機制大同小異。首先是發現異己成分,然後啟動炎癥反應,將病毒及其感染病毒的細胞都殺死,從而徹底消滅病毒。我們知道,作為地球上最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只是個遺傳物質核酸(包括DNA和RNA)加上蛋白質外殼。當侵染細胞的時候,核酸進入宿主細胞內,而蛋白質外殼就此扔掉。 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少量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因此,細胞質內有游離DNA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很可能就是入侵的病毒。哺乳動物細胞內有兩類特殊的蛋白質,分別是細胞質DNA感受器和炎性小體。細胞質DNA感受器能識別游離DNA,激活炎性小體,後者迅速啟動炎癥反應,並誘導被病毒侵染的細胞死亡。 炎癥反應就是我們俗稱的「發炎」,以犧牲少量被侵染的細胞為代價,換取整個機體的安全,通常來講對機體是有好處的。 ... 炎癥以發熱、發紅、腫脹和疼痛為特點 這套機制對多數哺乳動物都很適用,唯獨對蝙蝠不適用。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的空軍,蝙蝠體溫超過40℃,代謝率非常高,經常有DNA損傷並被釋放到細胞質內。如果蝙蝠的機體一發現細胞質游離DNA片段就啟動炎癥反應,那麼蝙蝠整天不是這裡發炎就是那裡發炎,將會對它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極大傷害。 經對比發現,蝙蝠的免疫系統和其他哺乳動物很相似,但唯獨缺少PYHIN基因座,表達AIM2細胞質DNA感受器和IFI16炎癥小體的基因都位於這個基因座內。 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對中華菊頭蝠、大衛鼠耳蝠和中央狐蝠三種蝙蝠進行研究,發現蝙蝠的細胞質DNA感受器以及炎癥反應都是被抑制的。當蝙蝠體內發現游離核酸(包括病毒),只會產生輕度的炎癥反應,而不像其他哺乳動物那樣如臨大敵。 研究表明,炎癥的減輕並沒有導致蝙蝠體內病毒濃度的顯著增加,這是因為蝙蝠的炎癥反應雖是被削弱的,但沒有完全消除。病毒被允許繼續在蝙蝠體內生存,但過度增殖受到抑制,無法在蝙蝠體內興風作浪。 ... 蝙蝠和人體面對病毒侵襲時的不同反應,最終結果是蝙蝠只產生了輕度免疫反應,而人體產生了強烈免疫反應 炎癥說到底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防禦機制,雖然通常情況下對機體有益,但有時過激的炎癥會對動物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如果免疫系統殺死了大量細胞,並已經筋疲力竭,仍沒有控制住病毒,那動物體就非常危險了。這時如果病毒捲土重來,或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免疫系統將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動物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因此,與其他動物非要和病毒斗個你死我活的做法相比,蝙蝠與病毒和平共處的策略不可謂不高明。 蝙蝠與病毒的協同進化 病毒與宿主在長期協同進化中進行生存博弈,最終將達成一種平衡。對宿主來說,在病毒侵襲下存活率高的個體有生存優勢,能留下更多後代,後代將遺傳到父母的優勢基因。而對病毒來說,傳播能力固然越強越好,致病和致死能力卻是越弱越好,因為一旦宿主死亡,它體內的病毒都會隨之死亡,宿主活得越久,病毒傳播出去的機會就越多。 ... 澳洲穴兔與粘液瘤病毒的協同進化,病毒的毒性越來越弱 宿主和病毒協同進化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宿主對病毒的抵抗力越來越強,病毒傳播能力越來越強、毒性卻越來越弱。下面舉個例子,歐洲穴兔的入侵和泛濫對澳洲生態造成了很大破壞,這讓澳洲人頭疼不已。無奈之下他們使用了生物武器,在1950年將粘液瘤病毒有意釋放到兔子當中,結果導致澳洲的兔子數量迅速從6億隻下降到1億隻。 就在澳洲人以為粘液瘤病毒將徹底解決掉兔子的時候,病毒和兔子之間卻好像達成了某種默契,病毒毒性越來越弱,兔子免疫力卻越來越強。到1991,兔子數量恢復到2~3億隻。人們為了消滅兔子,又在1996年使用了杯狀病毒,2012年使用了毒性極強的K5病毒,至今仍無法控制住兔子。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單靠病毒消滅兔子是不現實的。 在自然選擇壓力下,病毒一定會漸漸在遺傳和生物化學上進行優化,最終達到理想狀態——持續傳播而不引起宿主的嚴重疾病。因此,病毒對原生宿主總是友好的,而一旦進入新宿主體內往往掀起一陣血雨腥風。不光是蝙蝠,其他野生動物和我們人類體內都藏有很多病毒而相安無事,而這些病毒一旦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在這一點上,蝙蝠和其他動物沒有本質區別。 ... 入侵澳洲的穴兔 蝙蝠為什麼有那麼多病毒? 蝙蝠與其他哺乳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體內的病毒種類似乎特別多,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蝙蝠會飛,活動能力遠勝其他哺乳動物,而且它很長壽,相似體型的老鼠只能活1~3年,它卻能活30~40年,因此蝙蝠有機會比其他哺乳動物接觸和積累更多病毒。 此外,蝙蝠的群居習性使某一個體身上的病毒很容易在整個種群內傳播。蝙蝠的群體規模非常大,經常成千上萬。尤其是溫帶蝙蝠冬眠的時候,有時數以百萬的蝙蝠都擠在一個洞裡。如著名的布拉肯蝙蝠洞,裡面居然住著200萬隻巴西犬吻蝠。 更重要的是,蝙蝠還廣泛存在著不同種混居的情況,蝙蝠學者在調查中很少發現一個蝙蝠洞中只住一種蝙蝠的情形。例如在錦陽的調查就顯示,大足鼠耳蝠、中華鼠耳蝠和水鼠耳蝠廣泛存在混群現象。 ... 大群蝙蝠倒掛在樹上 不同蝙蝠混群很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病毒很方便在不同物種之間傳播,多種蝙蝠甚至不同科、屬都共享一個病毒庫。拿蝙蝠和老鼠做一下對比,雖然老鼠物種數量(2300種)是蝙蝠(1200種)的兩倍,但它們攜帶的人獸共患病毒種類卻差不多,蝙蝠是62種,老鼠是68種。就單一物種來說,蝙蝠攜帶的病毒種類平均是老鼠的兩倍,因此是比老鼠更危險的傳染源。 在長期演化過程中,蝙蝠也適應了多病毒的環境。它的原生抗體庫更大,不需經過特異性免疫應答即可產生高親和力的抗體,而多數哺乳動物只有在遭到同一種病毒再次感染的時候才能實現這一點。 此外,蝙蝠細胞里干擾素活性較高,病毒的過度增殖受到了抑制。前面我們已經講了,蝙蝠的炎癥反應較弱,不會通過炎癥反應激活大量的干擾素,可見蝙蝠把免疫工作做到了平時,令病毒對它的細胞無可奈何。而多數哺乳動物平時沒有維持高水平的干擾素,試圖只靠臨門一腳的免疫反應消滅病毒,遇到毒性不是很強的病毒尚能應對,而遇到毒性很強的病毒只會使自身免疫系統不堪重負,反而使病毒大量增殖,把身體搞垮。 ... 蝙蝠和人體遭到病毒感染時的不同反應,蝙蝠體內高水平的干擾素是關鍵 蝙蝠的病毒為什麼那麼危險? 如前所述,病毒與新宿主接觸伊始容易引發嚴重後果,這符合進化規律。然而,蝙蝠攜帶的病毒似乎對其他動物特別危險。例如,伊波拉病毒與蝙蝠相安無事,到了人體內就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它的生物安全等級為最高的四級,而著名的愛滋病毒才是三級。這種病毒在非洲爆發過兩次,每次都造成了屍橫遍野的慘象。 前面已經講到,蝙蝠由於會飛、長壽和群居等特點,身體里攜帶的病毒特別多,然而很多鳥類同樣有這些特點,為什麼鳥類就不會給人傳播那麼致命的病毒?原因就是,蝙蝠與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 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只允許水分、脂質等部分小分子自由通過,有機大分子要想進出就需要藉助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載體蛋白具有特異性識別功能,只允許具有某種特異結構的分子通過,如葡萄糖轉運載體蛋白只負責運輸葡萄糖。病毒要想進入細胞,必須具有這樣的特異結構,把自己冒充成細胞需要的某種大分子,騙載體蛋白給它開門。這樣,這種特異結構就成了病毒進出細胞的「鑰匙」。 ... 病毒進入細胞示意圖 載體蛋白負責重要分子進出細胞,因而進化相當保守,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載體蛋白都很相似。蝙蝠體內的病毒往往也有進入我們細胞的「鑰匙」,換言之,我們的細胞膜上有這些病毒的受體。 而鳥類與哺乳動物分化有3億年之久了,載體蛋白差異很大,鳥類的病毒很難再侵染哺乳動物的細胞。所以,能同時侵染人和鳥類的病毒少之又少,較常見的只有禽流感,而且禽流感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不強。 蝙蝠的病毒庫是高度封閉的。蝙蝠的病毒庫雖然在種內以及不同種蝙蝠之間是共享的,但幾千萬年來與其他哺乳動物交流甚少。由於蝙蝠會飛,而且休息地常位於其他哺乳動物難以到達的地方,它一直缺乏哺乳動物天敵,這就切斷了蝙蝠病毒進入其他哺乳動物體內的主要途徑。協同進化的原理前面已經講了,越是陌生的病毒,越能引起致死甚至災難性的後果。 ... 西表豹貓:貓科中唯一的蝙蝠捕食者 我粗略查閱了文獻,現存約40種貓科動物中只有西表島的豹貓以當地狐蝠作為重要獵物,我國南方有種白腹巨鼠很喜歡吃蝙蝠,除此之外蝙蝠就沒有哺乳動物天敵了。犬科是哺乳動物中的重要捕食者,然而36種犬科動物沒有一種捕食蝙蝠。與之相比,老鼠就有許許多多哺乳動物天敵。現在,蝙蝠的第三種哺乳動物天敵已經出現了,就是人類中的某些吃貨。食用野生蝙蝠是非常危險的,如同打開裝有眾多致命病毒的「潘多拉盒子」。 還有一個比較巧合的原因是體溫問題。多數哺乳動物的體溫在37℃左右,如人類和老鼠為36-37.5℃,貓、狗為38-39℃,大象為36℃,鯨為37-38℃。而蝙蝠為了適應飛行帶來的高代謝率,體溫高達40℃以上。當蝙蝠攜帶的病毒侵染其他動物,引發炎癥反應的發熱,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發燒。這本來是有助於殺死病毒的,這些在蝙蝠體內住慣了的病毒反而更舒服了,這下子又找到家的感覺了。 每種野生動物身體里都攜帶著我們意想不到的病毒,這是病毒與宿主協同進化的結果。而由於蝙蝠特殊的生理特性,體內的病毒比其他野獸更多、更危險,我們千萬不要觸碰這個潘多拉盒子。珍愛生命,遠離野味,這不僅是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 埃及果蝠 參考文獻 M Ahn, et. al. (2019). Dampened NLRP3-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b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 special viral reservoir host. Jiazheng Xie, et. al. (2018). Dampened STING-Dependent Interferon Activation in Bats. T Schountz, ML Baker, J Butler, V Munster (2017). Immunological Control of Viral infections in Bats and the emergence of Viruses Highly pathogenic to Humans. M Ahn, J Cui, AT Irving, LF Wang (2016). Unique loss of the PYHIN gene family in bats amongst mammals: implications for inflammasome sensing. 石紅艷等(2006). 錦陽鼠耳蝠的初步研究.
OKAPI 推薦
-
文/鄒欣寧,|,陳怡絜2020年02月03日
印度神話《羅摩衍那》裡的猴子王 說到墾丁南仁山時,陳玉峯提到了猴子。不是他做野外調查時經常遇到的獼猴群,而是印度神話《羅摩衍那》裡的猴子王。 猴王名叫哈奴曼,是印度教文化中家喻戶曉的神祇。祂敏捷靈活、力大無窮,是天界的麻煩精,連太陽都敢摘來吃。但祂也是忠心耿耿的護法神,為了幫
內容簡介
本書是陳玉峰2011年的思考文集,他分別從自然、宗教與教育去體現台灣文化。陳玉峰是享譽學界的保育草根鬥士,經過多年的生態研究和環保工作並小有所成後,他將自然界教給他的進一步提升到宗教與教育,並以他的如椽筆寫下台灣最初的良知,期許台灣重回基本,把一切回歸「自然」。
談自然:他從考察玉山國家公園內「楠溪林道」的流變,台灣高山的山勢、林相、林貌,台灣澤蘭、五節芒、水麻…等植物的季節變化,記錄台灣的山水草木,暢談其生態環保理念。更且,他研究311日本大地震與大海嘯,甚而抒發他對台灣人民族性的憂慮;說宗教:除揭示自然與宗教密不可分的本質外,他直指台灣本土的民俗文化,實際上在外來政權引進的主流強勢文化下,早已成為隱性文化的事實;論教育:他提出對重科學、重物質、重速率、重成就的西方「課堂教育」的大哉問,並指出台灣各大學的「宗教與生命教育」課程,其實是縮小「生命」擴大「宗教」的縮水課。而他理想的「課堂教育」與「生命教育」,在書中他亦有精闢說明。
陳玉峰的思緒如茶,入口雖苦澀,愈品卻愈回甘。跟著他的視野,可去除台灣文化的顯性盲點,進而發掘台灣未知的迷人的韻味。
作者簡介
陳玉峰
1953年生,台灣雲林北港人。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客座教授。
曾任大學教授、大學副校長、總統文化獎得主、保育運動草根先鋒等等。
陳玉峰教授歷年著作(前衛出版):
【台灣植被誌】卷一《總論及植被帶概論》
【台灣植被誌】卷三《亞高山冷杉林帶與高地草原》(上)
【台灣植被誌】卷三《亞高山冷杉林帶與高地草原》(下)
【台灣植被誌】卷四《檜木霧林帶》
【台灣植被誌】卷五《台灣鐵杉林帶》(上)
【台灣植被誌】卷五《台灣鐵杉林帶》(下)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1)南橫專冊》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2)》(上)
【台灣植被誌】卷六《闊葉林(3)》(下)
【台灣植被誌】卷八《大甲鎮植被》
【台灣植被誌】卷九《物種生態誌》
《阿里山: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與陳月霞合著)
《自然學習者的教育觀》
《台灣生態與變態》
《火龍119:阿里山1976年大火與遷村事件初探》(與陳月霞合著)
《21世紀台灣主流的土石亂流:台灣山地災變以及災後人造孽》
《告別世紀》
《自然印象與教育哲思》
《台灣山林與文化反思》
《土地倫理與921大震》
《人文與生態》
《台灣生態悲歌》
《台灣生態史話15講》
《前進雨林》
《印土苦旅:印度.佛教史筆記》
《山.海.千風之歌》
《玉峰觀止:台灣的自然、宗教與教育之我見》
目錄
序一 獨行深谷窄徑上∕李喬
序二 知性與感性的雙重饗宴∕楊惠南
代序 陳玉峰
輯一:台灣的自然
01楠溪組曲
02夭折的眠月
03台灣紅榨楓
04對高岳
05道德樹
06三千煩惱絲
07末日建言--從日本地震、海嘯角度環顧環保諸議題
輯二:台灣的宗教
08自然與宗教簡介
09報馬仔--談台灣的隱性文化
10神主牌--台灣人與靈界的橋樑
11禪除所宗--台灣精神與人格
12報馬仔或抱馬仔?
13笨港報馬仔--文化的演化
14台灣人的宗教觀--斷章取義引介李岳勳先生的《禪在台灣》
15台灣人的宗教觀(北美篇)
16《整頓世局》?--如果濟公、天公、媽祖眾神佛也反核、做環保
17側談人間佛教與生態倫理
輯三:台灣的教育
18課堂教育
19宗教與生命教育
20《常識》
21聯合政黨、聯合政府的展望
序
序一
獨行深谷窄徑上
2009年底拜讀玉峰先生的「散文」:《山、海、千風之歌》。2011年11月又見《自然學者陳玉峰觀止:談台灣的自然、宗教與教育》--這本「散文」。
每讀玉峰先生的「散文」總會太陽穴發脹。以「文學類型」概念看,這些嚴肅細緻的文字,實在不像一般的散文。今天台灣散文出現「散的文字」狀態,反觀玉峰先生所寫是真正作者情心靈的直接呈現--不像小說設定「敘事觀點」與存心的虛構,所以反而浮現散文的真髓。很有趣。
關心台灣大方向大行程的人不難發現,玉峰先生離開固定教職後,有形的走遍天涯,觀察熱帶雨林密碼,點數釋迦悟道機緣;無形的,比較東西哲思宗教的起落得失,自省半生獻身保衛生態大地的種種,及至最近,慢慢形成龐大深沉的渡世救台灣的「鴻圖」來……
這本散文集,重點就在這裡:「台灣隱性文化」概念與建構行動的藍圖。
玉峰先生的「隱性文化」,型態上就是被殖民下的「地下文化」,主要的是隱藏在民間信仰機構與「思考方式」裡。旨趣是擺脫被外力型塑的文化網羅,回到土地,回歸自然;除祛民間信仰的外染汙穢,呈現原庶的天機天真--這才能自救救台灣。
這是「闢地」--由廣大民間除草拓路,然後「開天」--推開烏雲,天日重現的文化工程,更是文化戰爭。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然後形成以文化為工具革人民的命的作業。玉峰先生的「隱性文化論」,是革外來殖民者的命,也是真台灣人性靈上的革命性改造。
必要嗎?絕對必要。能嗎?回答者可能會:五步一徘徊,日出月落沉吟至今--
玉峰先生自己當然心知肚明,這是巨大工程。實際上,除非如此,也不會「捨身以赴」吧。文中對於「隱性文化」的特徵說得很清楚,也指出有些「隱性文化」是會消失的。台灣的「隱性文化」內景似乎敘述不夠詳盡。不過,清楚提出它的優缺點,並指出這是連續幾代人的耕耘戰鬥。
這是一本深刻而不晦澀的「散文集」,祇要有情有心,應該可以領會作者深心的。
跟《山、海、千風之歌》一樣,這本書用心眼讀之外,還得「用腳讀」--親歷躬行於台灣山巔水湄,才能更深刻理解文字後面的心靈。
這本「散文」最後有兩篇談人事的文字。玉峰先生畢竟接觸自然大地草木多,而對「各類人等」可能知解不多。個人的感想是:論自然、植物群,天衣無縫;論人物、世事,難免天真無邪。
人間不真,豈能天真;天下多邪,不宜無邪!
李喬
2011.11.5於苗栗玉泉居
序二
知性與感性的雙重饗宴
--我讀《自然學者陳玉峰觀止:談台灣的自然、宗教與教育》
能夠搶先拜讀陳玉峰教授的大作--《自然學者陳玉峰觀止:談台灣的自然、宗教與教育》,是最大的榮幸和享受。陳教授這本散文輯,就像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的鋼琴協奏曲一樣,乍聽之下似乎沒有明確主題,有些段落甚至很不協調,但整個樂章或整首協奏曲卻極為和譜、完整。
拉赫曼尼諾夫被歸類為二十世紀前期印象派音樂家,與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75-1937)等人齊名。他們都被視為「現代音樂」的重要代表作曲家。而現代音樂的特色則是:無調性(Atonal),或多重調性(Polytonal),音樂難以捉摸,毫無旋律感,甚至還大量使用不和諧的和聲。由於這樣的音樂,並不好懂,因此也就不容易被聽眾接受。這就像陳教授這部散文輯一樣,內容龐雜,主題(自然、宗教與教育)與主題之間似乎沒有明確的關連,以致整部散文輯看似毫無章法。這種情形不僅出現在整部散文輯,而且每篇文章也都自成一個無調性(多重調性)、不和諧的「樂章」。明明談論的是地面上的凡人凡事,不一會兒卻又談到藍天上的雲彩朵朵去了。因此讀起來有點辛苦。然而,只要熟悉陳教授的寫作方式,就會愛上這部散文輯。就像聽久了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曲,就會愛上他的音樂一樣。
從書名就知道,這是一部討論自然、宗教和教育的文集。陳教授多年來從事生態研究和環保工作,「自然」是他最熟悉的主題。在這方面,陳教授從楠溪林道(一條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的林道)的考察,談到了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和大海嘯。中間還詳細記錄了台灣高山的山勢、林相和林貌,以及生長在其間的各種植物,例如台灣澤蘭、五節芒、水麻、台灣款冬、台灣懸鉤子、野茼蒿、台灣紅榨楓、筆筒樹、道德樹(榕樹)等植物。在「自然」這個主題下的幾篇文章-前七篇,陳教授不只是忠實紀錄這些山山水水或花草樹木,而且也指出一些不為人知的驚異現象,並挾帶著許多精彩的評論,例如:
2007年3月12日,我隨電視台「台灣誌」節目上玉山解說,意外地在塔塔加鞍部,發現警備車內垂死的山羌蠕動,警察盜獵案浮現冰山一角…。(〈楠溪組曲〉)
…「天演論」的重點在於變異與天擇,而從來沒有說天擇是導向完美!環境改變了,挑選出合宜的個體或族群,那天,環境又改變了,原來標準下的優良、適應者,可能變成率先被淘汱者。而3百多年來,人類最恐佈的行徑是,摧毀了地球數十億年演化的大部分變異,斷絕未來的生機。(〈台灣紅榨楓〉)
我從1990年代一直呼籲國人追蹤研究,設若從該年代開始探討,很可能如今也不必為筆筒樹屬植物的大量死亡而驚慌。凡此系列問題的病根,在於台灣社會的主流文化從來反本土,從來欠缺認同意識,遑論屬靈境界的文化貫通。(〈對高岳〉)
值得一提的是,陳教授是一位相當認真,也相當細心的學者。認真、細心得令人驚愕。他在〈三千煩惱絲〉一文中,曾製作了一個表格,詳細紀錄他洗髮後梳頭時,所掉頭髮的根數和長度。(見頁48)當讀者讀到這個表格,以及表格前、後的說明,不感到訝異的,相信很少。
而在討論「自然」的最後一篇文章-〈末日建言--從日本地震、海嘯角度環顧環保諸議題〉的最後,陳教授除了暢談他的生態環保理念之外,也花了不少篇幅來紓發他對台灣人民的民族性的憂慮;例如:
2007年我辭職離群,自我再教育與沈殿,投入台灣宗教、台灣人精神、信仰、價值的認知與再學習。新近幾個月,大致理解台灣普羅基層或人民的特徵。估許大約半數或以上的台灣人,在價值底層或信仰上,仍然根植於大中華的皇權帝制思想體系,這也是為何4百年來,從無意識的無政府主義,歷經5~6 個(外來)政權統治,始終無法建立主體性,或在屬靈層次上,從來與台灣土地生界未曾連結的根本原因…。
在這樣的憂慮下,陳教授帶領我們,從「自然」的領域,邁向本書的第二個主題--「宗教」。而〈自然與宗教簡介〉則是第一篇,點明了自然與宗教的密切關係。一開頭,陳教授就引了阿瑪的話,來證成這個事實:
沒有宗教能夠脫離自然而存在;宗教是綁繫人類到自然的鏈環;宗教移除人類心中的自我,讓人得以了知及經驗他與自然的合一。
而陳教授也從宗教的拉丁字源,提出他自己對於自然與宗教具有緊密關連性的說明:
宗教的拉丁字源即含有「連接、連結」的意義,連結人與土地、人與神、人所來自、人與終歸極宿的橋樑…。
緊接著,陳教授進一步闡述,由於人類的不斷演化,以致使分化成東方和西方的不同文化和宗教;他說:
人從純自然,走到神格化的自然觀以降…便進入顯著改造自然的時代,也就是各種農業文化、畜牧或游牧文化、商業文化之締造各地區的文明時期,包括現今全球各大宗教的形成,我將之稱為「文化的自然觀」階段,從而漸次建構、完成本文一開始所謂的東、西文化大相逕庭的唯心與唯物觀之分道揚鑣。
其中,唯物觀的西方文化,儘管以古希臘泰利斯所開展,但最後則發展出基督宗教。而基督宗教則是「破壞地球生界、消滅自然生態體系的罪魁禍首」:
反正,唯物科技最後變成基督宗教締造世界文明的特徵,而個人…十幾年間相信,破壞地球生界、消滅自然生態體系的罪魁禍首即基督宗教,近幾年來才認知,至少某種程度以上,基督宗教也替唯物史觀背負了黑鍋…。
讀到這裡,讀者們也不必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所處的東方唯心主義,是個有利於環境生態的文化。事實上,陳教授一一解析了《詩經》、老子《道德經》,乃至隋朝高僧吉藏的「草木有(佛)性論」,然後毫不客氣地批判中國的唯心主義,不管是儒家、道家或佛家,都無法勝任環保的任務。他說:
就我數十年閱讀、感受與台灣經驗,中國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超級唯心論的信仰或隱藏的人本宗教。表面上崇尚自然,實際上否定自然本身的自然,因而只是愛園林思想遠勝於唯物自然。人本主義的假山、造景,表達出無論再怎麼美麗的自然景觀,不過是「風景如畫」,而不是「畫如風景」,其以貧窮文化、唯用主義以及唯心我執為基調。…因此,筆者無法肯定中國「倫理人本的自然觀」可以保護自然。
陳教授認為,中國的唯心主義,乃是「由人本、唯心思惟去推論的敘述」,而他,則是「適合由唯物唯心無分別的角度,去探討這面向」。
在詳細討論了自然與宗教的關係之後,陳教授正式帶領我們邁入宗教的領域。這正是〈報馬仔--談台灣的隱性文化〉乃至〈側談人間佛教與生態倫理〉這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報馬仔--談台灣的隱性文化〉、〈報馬仔或抱馬仔?〉以及〈笨港報馬仔--文化的演化〉是三篇很特別的文章。筆者認為,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這不但是因為作者訪談前總統李登輝先,以及北港的許多耆老仕伸,其認真的態度令人敬佩,也因為這兩篇文章呈現出令人震撼的內容。因此,筆者願意花費較多的篇幅,來介紹這兩篇美文。
首先,陳教授從包裹北港飴的塑膠袋上的報馬仔圖案談起,說明台灣本土文化在外來政權所引進的主流、強勢文化之下,成了隱性文化。報馬仔原本是媽祖遶境隊伍中,以銅鑼聲預告信徒媽祖神轎即將到來的一個趣味性角色,具有明辨是非、言而有信、勞心勞力,乃至辨忠奸、不妄語的特性;但現在,「報馬仔」一詞,顯然已經變成貶抑人格,成為不忠於親友,專打小報告的惡人了。
如此重大的轉變,正因為本土文化受到外來主流、強勢文化的壓抑,以致產生質變使然。這種質變,報馬仔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這種現象到處都是,陳教授用「隱性(形)文化」來稱呼像報馬仔這樣的本土文化。陳教授在文中特別強調查知、明辨、洞悉這種隱性文化的重要性;他說:
借(報馬仔)這個例子,我想說明的是台灣的隱性(形)文化,一個最普遍存在的現象,卻似無人查知,或說絕大部的人以反常為習常、正常。然而,這部分若未能明辨、洞悉,則台灣歷史、文化的詮釋,恆滯留於文筆奴所建構的黑洞;主體自覺很難開發或創建;無論台灣制度、形式、表象如何自由,我們的心靈永遠未曾真正的開放;人性始終部分被扭曲、被禁錮;完整的本質無法發揮;靈性永遠被殖民;宗教的體悟、感悟,乃至菩薩道的徹底實踐,也可能存有若干陰影,遑論最最曲折離奇、模糊、隱晦的台灣宗教信仰史,而台灣文化的精髓、本質也無法明楬於世。
台灣的隱性(形)文化,起始於清朝、日治時期,卻大成於國府統治時期。陳教授說:『將1987年7月15日解嚴,當成民主與專制的分水嶺,則可以說,1987年之前至1622年期間,正是形塑這套台灣「隱性文化」的外力操作期,乃至成形暨蛻變。』而這種隱性(形)文化則有五個特徵:
首先,它起源於任何專制強權支配下,被支配者所生活出來的,有別於強權主流的地下文化。
「隱性文化」的第二個特徵在於主體性、靈性的本質或元素並未消失,只是轉變為地下化、模糊化,甚或無意識化,但其至高的價值依歸或主體,依然健在且代代傳承,而且,必須寄託在特定的象徵之上。
「隱性文化」的第三個特徵即特定象徵的「應現」或存在,其通常存在於宗教或某種信仰之上。以台灣而言,大抵是「反異族的民族情結」所「應化」、「應現」出的「媽祖信仰」、「王爺信仰」或「禪宗信仰」。「媽祖信仰」原本是中國「反元復宋」所創造出來的神話,隨著閩南人士來台而轉移,且主要因清朝的操弄,「媽祖信仰」還分化成反政府與尊政府的兩大派;部分「王爺信仰」則是「反清復明」的象徵。無論「媽祖」或「王爺」,本質上皆是「禪宗信仰」。
作為隱性文化的第四個特徵在於自身歷史、文化的解釋權,從來操弄在外來政權手中;第五個特徵即土地倫理、人地關係、自然情操等等主體性的根源,不斷遭受否定、剷除或隔離。
陳教授在〈報馬仔或抱馬仔?〉一文當中指出,隱性文化的提出,可以讓長久被誤解、被扭曲的台灣精神呈顯出來;而這,正是他提出隱性文化這一說法的原因:
我同意李前總統「建立台灣大史觀」的超越性見解,事實上拙文正是朝向正面的開展,但重點內涵著重在,挑出台灣不同斷代被扭曲的精神宿疾,不讓這些歷史的悲劇,繼續以各種面具佯裝健康的假相,腐蝕台灣的主體性,重覆過往宿命式的不幸,同時,積極面乃在楬櫫傳統卓越的內在或本質,回歸泱泱終極根源,破除狹隘的統獨二分過去式,從屬靈到唯物的全方位,開創活體新文化。我要開展的,是最古、最普世的人性,也是最新的,永無止境的創造。
〈《整頓世局》?--如果濟公、天公、媽祖眾神佛也反核、做環保〉也是一篇值得好好閱讀的美文。這篇美文是針對一本由高雄仁武鄉灣內村西慈宮印行,名叫做《整頓世局》的善書而寫。這本善書是包括黑面濟佛等六、七十尊仙佛下凡,透過扶鸞宣說而寫成。陳教授在正式評介這本善書之前,先做了總評;他說:
十多年來,台灣的「萬教雜宗」,不約而同地,針對環境問題及屬靈面向的沈淪,感受到無比的焦躁不安,也依據各自的立場或角度,發出整體滅亡前的急切呼籲與示警。他們反映出集體的憂患意識,也預告我所擔憂的,新環境災變或劫難躁鬱症,或其症候群之提前到來。
在這裡,陳教授點出了這本善書,甚至所有流傳在台灣民間、「萬教雜宗」的善書,都是「針對環境問題及屬靈面向的沈淪」而發。陳教授簡要介紹了這六、七十對仙佛的告誡,每位仙佛之下,陳教授還有「小註」,闡述他自己的了解和評論。其中第6尊仙佛「西湖靈隱寺濟公活佛」的鸞文,陳教授這樣介紹:
第三段直說88災變是人心惡化的報應。因為為政者之中的「無情無義的官員都是高學歷」,只求自己的名、利、權,只會耍嘴皮,而不管百姓死活,「孫中山」擺中間,道德、因果放兩邊,所以老天爺看不過去了,降下災劫,讓這些官員成為「眾矢之的,坐立難安,不敢再高高在上了」。
從宗教跨入教育,即可沐浴在本書最後一個單元。陳教授先從他學生時代的老師說起,然後說到他對西方重科學、重物質、重速率、重成就等教育理念的了解和評論,說「科學沒有那麼純潔啦!有時候直是大邪魔!」說「比別人快一步者才能成功」、「打倒別人,便是成功。自由競爭,優勝劣敗,現實得很」等等這些西方教育理念,都大有問題。他說:「依個人在台灣教育界的經驗,對拿到美國教育研究所學位回台的人才,以及其在台灣所展現的教育理念、作為,我曾經大有意見。」而他自己所認為的理想教育則如下:
而我從來一貫的教育理念,例如未來型的教育;啟發原則;教育無公式、沒理論、無預設成果;除了邏輯語言之外,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無對錯;思辨或批判能力的培育;社會人格的養成;上課是一種生命活體面對面的溝通,包括身體語言(眼睛可以說的,有時比嘴巴多很多)、心智的良性互動,並隨時激發新思路;上課必須是種心靈的震撼、喜悅、折磨與享受…這些,大抵是我在課堂教育的基本態度或通則…。(〈課堂教育〉)
這是陳教授對於學校「課堂教育」的理想,至於目前正夯的「生命教育」,陳教授也有他的看法:
我心目中開授「生命教育」課程的最佳導師大概是宇宙本身、上帝、神、佛,就人能著力的部分而言,則很大很大的比例,是天下任何為人父母者,因為決定一個人一生的「生命教育」,毋寧是間接教育、隔代教育。平均而論,依過往我在大學授課的經驗,「生命教育」常常只是教育無用論的代名詞。(〈宗教學生命教育〉)
同時,陳教授也指出,目前流行在各大學通識教育當中的「宗教與生命教育」課程,其實只是縮小「生命」、擴大「宗教」的課程。他說:
而當課程冠上「宗教與生命教育」之際,可以朝向狀似矛盾的兩端發展,一端是縮小生命教育的範疇,或朝宗教之與之相關的議題著墨;另一端則在生命教育的任何議題上,擴增宗教的部分或相關…。(〈宗教與生命教育〉)
既然生命教育只是教育無用論的代名詞,而宗教與生命教育,若不是縮小生命教育,就是擴大宗教教育的內容,那麼,陳教授理想的生命教育(或生命與宗教教育)是什麼呢?他列舉了所應具備的十二個項目:
一、生命科學論生命的起源
二、宇宙間有知慧生命的探索
三、達爾文演化論與基督宗教的拉鋸戰
四、基督宗教暨科學觀下的生命教育-以美國的市民社區教育為例
五、人類心智的本體論問題(Ontologica problem)
六、原初佛教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
七、自卑、自信、自覺、自主的自我生命教育
八、批判思考或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九、台灣生態觀下的生命教育
十、大劫難下的生命教育
十一、如何從自然界學習快樂的方法
十二、檢討當今台灣生命教育的專題分組報告
這本散文輯的內容,當然不只前文所提到的這些。像是引介李岳勳先生《禪在台灣》一書,發人深省的〈台灣人的宗教觀-斷章取義引介李岳勳先生的《禪在台灣》〉、敘述北美洲親友對宗教看法的〈台灣人的宗教觀(北美篇)〉、介紹並讚嘆證嚴法師、傳道法師和昭慧法師所推廣之「人間佛教」的〈側談人間佛教與生態倫理〉,乃至無法含蓋書名所揭示的自然、宗教、教育,而與政治關係較深的〈《常識》〉和〈聯合政黨、聯合政府的展望〉,這些美文,在這篇短短的序文裡,筆者都無暇一一介紹。
總之,這是一部內容令人讚嘆的散文輯。前文我曾用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來形容它的精彩,現在我還要用「佛跳牆」這道美食,來比喻它的豐盛;因為那的確是知性與感性的雙重饗宴!
楊惠南
2011.12.18於台灣大學教職員宿舍
代序
本書輯錄2011年的若干思考。不同於過往的書寫,這些散文沒有社會運動或抗爭下的壓力,沒有發表上的考量,不必為任何特定目的量身訂做,也不需做什麼文學化的修飾,單純地隨心思悠遊,或說,只是我的生活散文。
另一方面,自從2007年中,辭退教職、脫離絕大部分社會參與,丟棄了許多身外物,照相機、三角架或所謂專業攝影的器材也都束之倉庫,而歐陸漫遊、北美行、印度之旅、蘇門答臘雨林勘調、日本觀察……,等等,以及四年多來所有的影像紀錄,只託附糖果狀小型數位相機(Sony DSC-T2),散漫地拍照,填補往日紀錄成性的習氣,不料,引發了2010年底以迄2011年2月10日期間,瘋狂地捕捉微觀植物的葉片,直到警覺這份沾黏、攀緣也該放下(見〈側談人間佛教與生態倫理〉文末)。然而,拍照算是另類書寫,也可拿來點綴本書不算好讀的文字,聊充插畫。
2011年1月31日,昭慧法師與性廣法師前來寒舍話家常,戲言一句:我去您們那裡好了(指玄奘大學宗教系)!於是,2011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將成為宗教系的暫時客座教授,因而原本我的生活散文只有自然與宗教,現在就多出了教育。
如同昭慧法師關懷我的生活,此之前,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文魯彬律師於2010年11月1日前來家中慰問,於是,本書得以出版。
2011年一些領會或思索已如書中雜文,不必再贅言。但願這些文字糟粕,得與有心人結緣,是幸。
陳玉峰
2011.9.12於阿里山仲秋夜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8016910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J8Gx38L.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5242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嘉義銀行貸款諮詢服務台北個人信貸條件台東信用貸款推薦銀行嘉義銀行信用貸款
軍公教房貸退件率低 雲林信用不良是否可貸款 民間信貸車貸貸款有五項重要事項須注意!避免受騙上當唷~桃園汽車抵押借貸 台南代辦貸款公司 負債怎麼存錢?3招教你還款、理財同時進行!台中買車貸款條件 高雄負債協商信用 民間如何預防非法貸款公司?雲林無財力證明貸款 台東負債整合 民間信貸車貸貸款有五項重要事項須注意!避免受騙上當唷~
留言列表